從各國政府的稅收實踐來看,稅收具有“返還”的性質,即最終要通過國家財政預算分配,提供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等方式用之于納稅人。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稅收的本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
按照國家稅收法律規定,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及時足額繳納各項稅款,這是納稅人享有國家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前提和基礎。國家通過稅收籌集財政收入,并通過預算安排將之用于財政支出,進行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建設,支持農村和地區協調發展,用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用于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用于政府行政管理,進行國防建設,維護社會治安,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等方面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本質得到充分體現。以2010年為例,全國財政收入達到83101.51億元;全國財政支出89874.16億元,比上年增加13574.23億元,增長17.8%。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更加關注公共服務建設、關注基層、關注民生、關注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財政支出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重點支持了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加大了對“三農”的投入力度。教育支出達到12550.02億元,比上年增加2112.48億元,增長20.2%;醫療衛生支出4804.18億元,比上年增加809.99億元,增長20.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130.62億元,比上年增加1523.94億元,增長20.0%;住房保障支出2376.88億元,比上年增加573.48億元,增長31.8%;“三農”支出24213.4億元,比上年增加4170.8億元,增長20.8%(以上數據來自《2010年全國財政支出決算表》,財政部2011年7月20日發布)。
整個“十一五”時期,全國財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文化體育等方面的支出累計分別達到44500億元、14900億元、33300億元和5600億元,分別比“十五”時期增長1.6倍、2.6倍、1.3倍和1.4倍;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累計達到29624億元,年均增長23.6%;此外,中央累計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補助資金高達1336億元。
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的不斷傾斜收到顯著成效。在教育方面,全面實行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2006年起,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目前全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約1.3億中小學生,都實現了免費教育。從2008年起,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目前全國共有2900多萬學生受益。同時,將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國家資助政策體系,高校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
在醫療衛生方面,逐步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2010年,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覆蓋到60%以上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年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006年的40元提高到2010年的120元。
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面明顯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范圍擴大到23%左右的縣。支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穩中有升。
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支持廉租房、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少數民族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設,切實解決城鄉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十一五”期間,通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解決了1500萬戶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較突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按照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在稅收制度設計和稅收工作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社會經濟發展、統籌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正確處理經濟和稅收、需要與可能的關系,合理確定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充分發揮稅收籌集資金、調控經濟、調節分配的職能作用,增強政府提供公務服務的能力,努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
個體戶需要了解并確定自己的納稅義務,這包括了解適用的稅種、稅率以及申報期限。 接下來,個體戶需要按照稅法規定,將相關的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等賬目進行準確核算。這是稅務申報的基礎,也是確保稅務合規的關鍵。 然后,個體戶需要按照稅務部門的要求,填寫并提交稅務申報表。申報表的內容通常包括個體戶的基本信息、經營情況、應納稅款等。在填寫申報表時,個體戶應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最后,個體戶需要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應納稅款。稅款繳納可以通過銀行轉賬、現金等方式進
個體工商戶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但掌握了正確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申報就會變得相對簡單。 1、個體工商戶需要明確自己的所得類型,是個人經營所得還是其他類型的所得。根據所得類型的不同,適用的稅率和計算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2、個體工商戶需要準備好相關的申報資料,包括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等憑證,以及個人所得稅申報表。這些資料需要按照規定的格式和要求進行整理和歸類。在申報過程中,個體工商戶需要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并選擇合適的稅率進行計算。同時
個體工商戶所得稅核定征收是指稅務機關根據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情況、所得來源、規模大小等因素,依法核定其應納稅額并進行征收的一種稅收管理方式。 核定征收有助于確保個體工商戶的稅收公平。由于個體工商戶經營規模、盈利能力差異較大,難以通過一般的查賬征收方式確定其應納稅額。通過核定征收,稅務機關能夠根據個體工商戶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其應納稅額,避免稅收不公現象的發生。 核定征收也有助于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由于個體工商戶數量眾多,查賬征收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個體戶定期定額需要申報。 個體戶定期定額通常指的是稅務部門根據個體戶的經營情況和規模,為其設定一個固定的納稅額度或納稅周期。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個體戶可以忽視申報的義務。 即使有了定期定額,個體戶仍然需要按照稅務部門的規定,按時進行納稅申報。這是因為申報不僅僅是履行納稅義務的一種方式,更是確保個體戶經營合法合規、避免稅務風險的重要手段。 通過申報,稅務部門可以及時了解個體戶的經營狀況,確保其按照規定的納稅額度進行繳稅。同時,申報也有助于個體戶自身掌握經營
財務報表的申報時間并非固定于每月的某一特定日期,而是根據企業的會計制度和稅法規定,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來確定的。 一般而言,大部分企業會選擇按月編制財務報表,以便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然而,具體的申報時間可能因企業類型、行業特點以及所在地的稅務要求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大型企業或上市公司可能需要更頻繁地編制和申報財務報表,以滿足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的需求。 此外,財務報表的申報還受到稅務政策和會計制度的影響。稅務部門會根據國家的經濟情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