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仍沿襲唐兩稅法,但將兩稅分為田賦,“宋田賦率每畝在一斗上下。”但是宋田賦全國并無統一法則,“天下之田,有一畝而稅錢數十者,有一畝而稅數錢者;有善田而稅輕者,有惡田而稅重者。”宋田賦的正額不高,但在實際征收過程中,存在各種名目的附加稅,諸如支移、折變、加耗等,負擔很重。與兩稅及附加稅并存的還有其他各種雜稅,如沿納、新增設的經總制錢、月樁錢等。宋初頒布《商稅則例》,規定了應稅物的名目和住稅百分之二十、過稅百分之三十的稅率,沒有各種貨物稅錢的名目。此時商稅負擔較輕。北宋列入“榷貨”的物品范圍較之以前有所擴大,除鹽、茶、酒外,還有醋、礬和香,并且是在政府直接控制之下由商人經營購銷。鹽實行民制、官收、官方經營的制度。宋開始實行鈔鹽法,商人向政府交錢領取鈔鹽券,憑券買鹽銷售。宋鹽稅是國家主要財政收入。《宋史》載:“北宋至道三年顆鹽收入為七十二萬八千余貫,末鹽一百六十三萬三千余貫。皇祐三年,鹽課收入為二百二十一萬,四年為二百一十五萬。慶歷二年六百四十七萬,助邊費十分之八。”另外,宋還對出海貿易的商舶及海外諸國來華貿易的商舶征稅。
宋朝繼續唐實行的契錢。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始收民印契錢,令民典買田宅,輸錢印契,稅契限兩月”宋朝還規定凡民間得土地房屋交易都必須使用官府印制得契紙。不買官契紙、不納契稅要倍罰契稅,而到南宋時,就加重到將所買賣得財產一半賞給告發者、一半沒收入官。……由于征收契稅得同時還要征收官牙錢,所以又稱“牙契錢”。北宋初年契稅得稅率為2%,但很快提高到4%、6%,到南宋時竟然高達10%以上。
一、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
個體戶需要了解并確定自己的納稅義務,這包括了解適用的稅種、稅率以及申報期限。 接下來,個體戶需要按照稅法規定,將相關的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等賬目進行準確核算。這是稅務申報的基礎,也是確保稅務合規的關鍵。 然后,個體戶需要按照稅務部門的要求,填寫并提交稅務申報表。申報表的內容通常包括個體戶的基本信息、經營情況、應納稅款等。在填寫申報表時,個體戶應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最后,個體戶需要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應納稅款。稅款繳納可以通過銀行轉賬、現金等方式進
個體工商戶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但掌握了正確的步驟和注意事項,申報就會變得相對簡單。 1、個體工商戶需要明確自己的所得類型,是個人經營所得還是其他類型的所得。根據所得類型的不同,適用的稅率和計算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2、個體工商戶需要準備好相關的申報資料,包括營業收入、成本、費用等憑證,以及個人所得稅申報表。這些資料需要按照規定的格式和要求進行整理和歸類。在申報過程中,個體工商戶需要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并選擇合適的稅率進行計算。同時
個體工商戶所得稅核定征收是指稅務機關根據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情況、所得來源、規模大小等因素,依法核定其應納稅額并進行征收的一種稅收管理方式。 核定征收有助于確保個體工商戶的稅收公平。由于個體工商戶經營規模、盈利能力差異較大,難以通過一般的查賬征收方式確定其應納稅額。通過核定征收,稅務機關能夠根據個體工商戶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其應納稅額,避免稅收不公現象的發生。 核定征收也有助于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由于個體工商戶數量眾多,查賬征收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個體戶定期定額需要申報。 個體戶定期定額通常指的是稅務部門根據個體戶的經營情況和規模,為其設定一個固定的納稅額度或納稅周期。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個體戶可以忽視申報的義務。 即使有了定期定額,個體戶仍然需要按照稅務部門的規定,按時進行納稅申報。這是因為申報不僅僅是履行納稅義務的一種方式,更是確保個體戶經營合法合規、避免稅務風險的重要手段。 通過申報,稅務部門可以及時了解個體戶的經營狀況,確保其按照規定的納稅額度進行繳稅。同時,申報也有助于個體戶自身掌握經營
財務報表的申報時間并非固定于每月的某一特定日期,而是根據企業的會計制度和稅法規定,結合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來確定的。 一般而言,大部分企業會選擇按月編制財務報表,以便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然而,具體的申報時間可能因企業類型、行業特點以及所在地的稅務要求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大型企業或上市公司可能需要更頻繁地編制和申報財務報表,以滿足監管部門和投資者的需求。 此外,財務報表的申報還受到稅務政策和會計制度的影響。稅務部門會根據國家的經濟情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