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10-07 11:35:07 瀏覽次數:3363次
平均工資是一個重要的民生指標,與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受到廣泛關注。無論是訴訟申領賠償,還是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會保險,都要以平均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同時,平均工資數據可以反映地區間和行業間工資分配差距,是研究和調整收入分配政策的基礎依據。
平均工資的計算方法相對簡單。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員工月平均工資按照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應得工資計算平均值,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具體而言,工資由以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1. **工資總額的計算**: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以及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等。
2. **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的計算**:月平均人數是以報告月內每天實有的全部人數之和,除以報告月的日歷日數。
工資數據歷來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首先,工資數據可以用于勞動力用工成本核算和市場競爭力的比較。其次,工資數據反映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狀況和變化,可以反映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之間的工資分配關系和工資差異變化趨勢,對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至關重要。
平均工資的稅前與稅后平均工資是包含了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的,這樣一來平均工資是包含社保的,并且明顯高于個人實際收入的,是稅前工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規定,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住房公積金以及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等。
公眾對工資收入的感覺往往是依據拿到手的實發工資,但統計部門統計的工資是稅前工資。根據國務院批準發布的《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和國際工資統計的通常做法,工資包括了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公積金以及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
個人平均工資的計算方法是將年度收入除以12個月,這樣就可以非常簡單的計算出個人月平均工資。例如,某人2017年度的收入為6萬元,那么他的月平均工資=60000/12=5000元。
平均工資的影響因素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變化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經濟效益、宏觀政策、人員結構變動等。比如,同為農林牧漁業單位,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的單位性質、從事工作所屬行業大類、就業人員類型都不相同,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工資增速差異較大。
在19個行業門類中,有18個行業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保持增長,其中采礦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行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增速均相對較高。分地區看,無論是在城鎮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中,工資水平都是東部最高,東北最低。
在同一單位內部,由于就業人員所處崗位不同,工資水平也會存在一定差異。比如,在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單位的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42.5萬元和30.2萬元,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住宿和餐飲業部分崗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在4萬元左右。
相關問答1. **問:平均工資是如何計算的?**
答:平均工資是用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除以從業人員平均人數計算得到的。工資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2. **問:平均工資是稅前還是稅后?**
答: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包含了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
3. **問:個人平均工資如何計算?**
答:個人平均工資的計算方法是將年度收入除以12個月。